发布日期:2024-07-14 06:47 点击次数:70
来自浙江的女孩淼淼因早上醒来头晕目眩而前往医院。起初,医生以为淼淼是因为压力太大,血化验结果出来后,把医生吓了一跳,这名28岁的女孩血糖“爆表”,静脉血糖高达56mmol/L(正常范围3.9-6.1mmol/L),糖化血红蛋白达到13.3%。这表示患者至少近3个月血糖都处于很高的水平,而她浑然不知!日前,瑞金医院收治了这样一例情况危重的患者。
命悬一线
抵达当地医院时,淼淼已处于昏迷状态。这是典型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现象,如不及时抢救,有生命危险。
淼淼的父母当机立断,“去瑞金医院!去内分泌最好的瑞金医院搏一搏!”
今年3月,一辆救护车停在瑞金医院急诊门口。患者此时体温高达39℃,心率180次/分,血β-羟丁酸0.9mmol/L,葡萄糖14.55mmol/L,钠149mmol/L,降钙素原18.24ng/ml,DD7.62mg/L,尿酮体阴性,整个人处于休克状态。
经多学科会诊后综合认为,淼淼是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状态,同时合并脓毒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。
“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(或)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,典型症状是‘三多一少’——多饮、多食、多尿、体重减轻,淼淼患的是Ⅱ型糖尿病而不自知,渴的时候总想喝点甜的来缓解,如此循环往复加重了病情,而同时并发的肠道感染使得原本的糖尿病急症雪上加霜。”急诊科主任毛恩强说。
3月26日,坏消息传来,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及化验后显示,淼淼的外周血涂片有“绿色小体”,这是一种在危重病人的中性粒细胞中非常罕见的绿色包涵体。检验科查到后马上电话告知急诊医生,提醒多加注意。
“绿色小体”出现后,患者的病死率在58%-68%,多数情况下会在72小时内死亡。可以说,发现了“绿色小体”,相当于宣布病人预后不良的结果!
如此紧张的局势,毛恩强、盛慧球、车在前、周与华、姚怿、王义辉等EICU医护人员团结一致、认真备战,在给与补液降糖、血管活性药物支持,抗感染、普通肝素抗凝后,决定进一步运用床边血液净化——免疫吸附、单膜血浆置换、短时间断血液滤过三种净化模式联合,去除脓毒症所产生的炎症因子。
通过EICU积极治疗,淼淼终于在3月27日度过炎症风暴,生命体征逐渐平稳。4月1日,淼淼可以拔除气管插管了;4月2日,肠道感染基本好转;4月中旬,逐渐恢复正常。
临出院时,毛恩强来到病房看淼淼,感叹她“死里逃生”。
致命甜蜜
28岁的女孩怎会突然得糖尿病?
追问病史时,医生了解到,淼淼每天至少喝1-2杯果茶或含糖碳酸饮料,也酷爱甜食,再加上平时工作忙,很少运动,大量糖分和添加剂的摄入,导致了她的糖尿病。
“不敢喝了,这辈子都有阴影了……”淼淼说。
目前,她已回归工作岗位。
急诊科副主任盛慧球提醒,来急诊的年轻糖尿病急症患者往往不知晓自己患有糖尿病的情况,普遍有熬夜、喜高糖油腻饮食、饮酒、好静不好动等不良生活习惯,再叠加一些感染诱发因素,就可能发展为脓毒症甚至脓毒症休克。
脓毒症是一种以感染为诱因,以多脏器功能受损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,可危及生命,一旦出现就需要急危重症专业医生紧急介入,在脏器功能损害尚可逆转时给予规范治疗,方能阻断其恶化,挽救生命。
医生再度强调:时逢盛夏,不少人喜欢每天喝一杯,有的上午一杯果茶,下午一杯饮料,不知不觉喝进了过量的糖,埋下健康隐患。
作者:唐闻佳 张子晴
文:唐闻佳 张子晴图:陈钧编辑:唐闻佳责任编辑:姜澎
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。